匽异体字 偃 郾
拼音 yǎn yàn 注音 ㄧㄢˇ ㄧㄢˋ
部首 匚部外笔画 7画总笔画 9画结构 左三包围结构
五笔 AJVD仓颉 SAV郑码 HKZM
UNICODE 533D四角 71714笔顺 一丨フ一一フノ一フ
yǎn ㄧㄢˇ
1、隐藏。
2、古同“偃”(a.倒伏。b.停止)。
3、古兵器名,戟的一种。
4、古通“燕(yān)”,古国名。
yàn ㄧㄢˋ
3、古通“宴”,安。
廣韻目次:上二十阮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偃 | 於幰 | 影 | 元開 | 上聲 | 阮 | 開口三等 | 臻 | 元 | ʔĭɐn | qianx/iaan |
廣韻目次:去二十五願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堰 | 於建 | 影 | 元開 | 去聲 | 願 | 開口三等 | 臻 | 元 | ʔĭɐn | qianh/iann |
◎匽 yǎn
〈动〉
通“偃”。停息 [stop]
海内安宁,兴文匽武。——《汉书·礼乐志》。颜师古云:“匽,古偃字。”
◎匽 yǎn
〈名〉
(1)(形声。从匚,妟声。本义:匿)
(2)贮污水的坑池 [puddle]
为其井匽,除其不蠲,去其恶臭。——《周礼·天官·官人》。注:“匽猪,谓霤下之池,畜水而流之者。”
(3)姓
【子集下】【匸部】
匽·康熙筆画:9·部外筆画:7
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於幰切《集韻》隱幰切,音偃。《說文》匿也。从匸,妟聲。《廣韻》隱也。《前漢·禮樂志郊祀歌》興文匽武。
又《周禮·天官·宮人》爲井匽。《註》匽,路厠也。鄭康成謂:匽豬,謂霤下池,受蓄水而流之者。
又《集韻》於建切《正韻》伊甸切,音堰。路厠也。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十二】【匸部】匽
匿也。从匸妟聲。於蹇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匿也。匽之言隱也。周禮宮人。爲之井匽。鄭司農云。匽,路廁也。後鄭云。匽豬謂下之池畜水而流之者。按二說皆謂隱蔽之地也。从?。妟聲。於蹇切。十四部。
粤语:jin2
客家话:[梅县腔]jan3[台湾四县腔]jen3[客英字典]jen3[海陆丰腔]ren3
to hide, to secrete, to repress; to bend